1899-110-2080 1899-110-2082
《孔子世家谱》全谱共分四集108卷总计154册
来源: | 作者:travel-100 | 发布时间: 2022-07-28 | 7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孔子世家谱》:随着新版《孔子世家谱》补遗卷在2008年12月31日停止收集孔子后裔资料,历时10年的《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后裔资料收集工作全面完成。编修补遗卷是《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的最后一步,因为不少后裔族人得到修谱消息较晚或身份考证过程较长,未能及时录入总谱,为避免这部分孔子后裔资料失传,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决定编修一部补遗卷。从2008年10月决定编修补遗卷,最终有1.1万多人填报了后裔资料登记表。

民国十七年,孔族中人倡修合族大谱,几经筹备,于民国十九年在孔庙开馆,正式进行。全谱成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由孔德成任总裁,参加工作人员60余人,历时7年而成。开始时在孔庙举行仪式,陈奉告文牲醴,恭行祭告,并由族长宣读誓词。谱成,再次举行了告祭仪式。根据这部家谱,凡属孔裔不论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律载明属于何户何支,编排得有条不紊,清晰明确。所以凡今存60岁以上的孔裔,都能在谱中查到自己的名字,并可依序上溯到每一位祖先,直至孔子。

孔子后人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1368年)孔子的第55代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1384年)孔子的第56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1621年—1627年)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第64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1919年)由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必须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其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而这个政府下达的规定使得起名比先前更加规范,又由于是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规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