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110-2080 1899-110-2082
老谱修复
蒙古族只有黄金家族的后裔方可续修家谱
来源: | 作者:travel-100 | 发布时间: 2022-08-23 | 8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三世纪初蒙古文字创立,仅仅几十年后形成的《蒙古秘史》一书中,开门见山地叙述了成吉思汗以前的家谱世系。蒙古族人深信,当初,元朝的人祖是天生一只苍色的狼,与一只惨白色的鹿相配,生产了一个人,名字唤作巴塔赤罕。
      巴塔赤罕生的子,名塔马察……那时,也速该·把阿秃儿(人名)的妻诃额仑正怀孕,于斡难河边迭里温孛答山下生子太祖,故就名铁木真。这就是蒙古族家谱的起源。
     

      在没有蒙古民族文字的情况下,蒙古人靠“世系事迹、口相传述”的习俗能背诵连续23代、长达六七百年的家族谱系,由此可见,口传家谱在古代蒙古人中的流行程度。足见古代蒙古族人对家谱的重视,以及蒙古家谱的魅力。
      随着蒙古文字的发展,蒙古族文字家谱也丰富起来。不过,在古代,普通蒙古人是不能写家谱的,必须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成员(注: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人的后代)才可以修家谱。
      早期的蒙古族家谱是用蒙文写成的,后来又有满文、汉文等文字的家谱版本,但通常以蒙古文写就的内容最为详实,翻译过来的汉语相对简单得多。
      十七世纪,满清在蒙古实施盟旗制度,为便于管理,对各旗主的家族世系都有完整的记录。在清政府处理蒙事的理藩院中,须保存全蒙古封建贵族们详尽的谱系,以便处理有关继承或争端的问题。

      蒙古族以前家谱是五年一修,乾隆十年改十年一修。因此,蒙古黄金家族所修家谱通常备有两份,一份家族自留,还有一份上交到清廷的理藩院,用于世袭爵位的认证,加入满文则是为了方便辨识。
      当然,在蒙古族家谱内部也有血统的区分,红色线条延续下来的是嫡长子,可以世袭扎萨克、郡王、贝子、贝勒等职爵,而蓝色线条则是一般的儿子,不能世袭职爵。
      当今存世的蒙古族文字家谱,主要有谱单和谱书两种类型,谱单比谱书更多。凡新生的子孙名字用红字写在谱单上,去世后则用墨笔描成黑字。改名时,用黑笔将新名写于纸条上贴在旧名之上,表示此人已改名。